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人民長期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智慧、技術的結晶,它以悠久的發展歷史、浩瀚的文獻史料、濃郁的民族特色、系統的理論體系、獨特的診療方法、確切的臨床療效屹立于世界醫藥之林,成為人類醫學寶庫的共同財富,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它與現代醫藥共同構成了我國衛生事業,是我國衛生事業所具有的特色和優勢。
中醫藥起源于人類的勞動實踐,早在原始社會就有了醫藥活動,當原始人群應用簡陋的石器和木棒挖掘地下的植物根莖,捕獵兇猛的野獸,切割動物的肌肉,敲碎骨髓等等的同時,也會用這些簡單的工具和動物骨器切開膿包、割除腐肉、刺破放血等,可以說這是最早的醫療器具。
在發明制陶技術后,人們曾利用尖銳碎陶片來切割膿包或淺刺身體某些部位進行治療。當冶金術發明之后,又出現了各種金屬制造的醫療工具和針刺用具。當人類在尋找采集食物的過程中,發現某些植物能使人出現中毒癥狀或某些植物又能減輕或消除某些病癥,這就是發現 和應用植物藥的起源,在語言產生后,各民族口耳相傳,經過長期積累,慢慢形成了用藥經驗流傳下來。
動物藥的發現與原始人類的狩獵活動密切相關,特別是人工用火的發明,使很多動物肉類成為人們的重要食品來源,在更多地接觸到動物的肉骨骼等后,促進了人們對各種動物給予人體營養以及毒副作用的認識,進一步為其藥用功效不斷地積累了經驗。
礦物藥的發現,是隨著人類采礦和冶煉時代的到來,相繼摸索總結出來。如通過煮鹽,逐漸發現了鹽水明目和芒硝瀉下,通過冶煉知道了硫磺壯陽和水銀殺蟲,所以說人們正是在經歷了長期無數次實踐以后,才不斷地認識了一些植物、動物和礦物的治療作用。
在使用石器作為生產工具的過程中,發現人體某一部位受到刺傷后反能解除另一部位的病痛,從而創造了運用砭石、骨針治療的方法,并在此基礎上,逐漸發展為針刺療法,以致后來形成了經絡學說。
火的發明與使用不僅對當時穴居部落起了重要作用,如熟食有利消化食物,御寒、照明、驅散山洞中潮濕而改善居住條件減少疾病,而且為人類繁衍發展提供了許多醫療條件,如在烘火取暖中,發現用獸皮、樹皮包上燒熱的石塊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以消除因受冷而引起的腹疼或寒濕造成的關節痛,而逐漸產生了熱熨法。
在長期火的烹調與飲食應用過程中,進一步發現了許多食物治病的效果,尤其在混合菜肴的過程中,逐步地積累了湯劑治病的經驗。所以自從人們應用了湯液治病,不但服用方便、藥效明顯,而且還擴大了藥物的品種,減低藥物的毒副作用,這在藥劑方面是一大進步。后來又促進了中藥復方制劑的發展。根據文獻資料表明,我國人民應用湯液治病,至少有幾千年的歷史。
由于偶然的原因燒灼局部皮膚,減輕了牙痛、胃痛等癥狀,又發現了灸法。由此可見火成了人類最早的醫療手段之一,對遠古人類的保健事業曾經發生深刻的影響。